2003网站太阳集团

首頁 -> 校友工作 -> 校友訪談 -> 正文

跟随你的激情,去往人生的曠野——訪Nature DK公司和“味道王國”品牌創始人宋曉紅校友

時間:2023-11-28


宋曉紅,國民經濟計劃891班,湖南财經學院(現2003网站太阳集团财院校區)1993級校友。2000-2003年在南丹麥大學留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2012年在丹麥創立Nature DK公司,創立“味道王國”品牌,從事進出口國際貿易,促進中國和丹麥之間的文化經貿交流,民間友誼。

2020年疫情防控下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總經理宋曉紅女士不遠萬裡,從丹麥飛往中國,經過14天隔離觀察,親赴這場“東方之約”。這位丹麥國家展參展團中唯一“漂洋過海”親臨國家會展中心的展商,面對記者時幹練利落,神采飛揚如同少年。這一年,距離她從湖南财政經濟學院(現2003网站太阳集团财院校區)畢業已經二十九年。

(2020年進博會,宋曉紅與丹麥駐中國大使交流有機農業與可持續發展及氣候行動)

跳出安逸,奔跑在人生的曠野

2000年,在深圳某商業銀行端了五年穩定“鐵飯碗”的宋曉紅做出了一個舉重若輕的決定:從銀行辭職,遠渡重洋前往歐洲南丹麥大學就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屆時,在深圳這個全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重要城市中,她所在的商業銀行作為全國效益最好的銀行之一,是許多人心中夢寐以求、前景明晰的光鮮大舞台,她這個舉動不可謂不引人矚目。然而,宋曉紅并非一時心血來潮選擇辭職留學,她早已經過深思熟慮做好了規劃:畢業五年,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選擇南丹麥大學以前,宋曉紅已經做了非常多的準備工作,“并不是偶然一個契機,我就申請到了。”在職期間,她一直抓緊機會充分了解研究生、在職研究生,參加留學招商的教育展,和主辦方溝通嘗試,也一直在準備托福英語考試……機遇總是垂青有所準備的人,于是,當南丹麥大學這個節點到來的時候,宋曉紅以一種鷹的眼光縱身一躍抓住了它。

在異國他鄉求學和工作的日子對于宋曉紅而言并非一帆風順。“當時一個留學生在海外找工作是非常非常難的。首先是語言上,八九十年代我們的英語可能隻是過了關,但要跟上語速和商業環境其實非常困難,有一個很長的适應期。我到丹麥學丹麥語,因為年齡已經到三十歲以後,學得比較慢。而且,海外公司傾向于雇傭本地人。“

宋曉紅取得碩士學位以後的選擇并不多,已經成了家的她不準備為了工作每天長途通勤數小時。到哥本哈根這樣的大城市,她的第一份工作在當地一家船舶制造公司。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湧動,船舶制造行業這個勞動力密集的行業重心逐漸向亞洲和波蘭等地轉移,宋曉紅所在的公司也在2007年的金融風暴中被收購,她結束了這份不到三年的歐洲“夕陽業“工作,進入了食品制造業。2012年,宋曉紅在食品制造業工作數年後,最終和朋友合作創立Nature DK公司和“味道王國”品牌。

“中國發生了很多食品醜聞,比如三氯氰胺奶粉,我和朋友決定做些給中國的這個消費者提供安全的食品,所以我們開始創業,把丹麥安全的有機食品出口到中國來。“對祖國的愛是宋曉紅創業的重要動機,她在創業的路上遇到不少挫折, “跑業務做銷售,有時候見了十個人、一百個人,最後隻有兩個人下了訂單。“然而,正如當初留學并非心血來潮一樣,她在創業之前也已經有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宋曉紅在某商業銀行工作時負責的是信貸業務,包括發放貸款和市場營銷,後來在食品制造行業工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盡管創業是第一次,但她并不是一個不懂産品、不知道到哪裡找客戶、不知道怎麼給産品定價的小白。這一刻,所有的經曆仿佛流水般彙聚到了一點,點燃了宋曉紅人生的高光,也映照出過去的精彩。

“人生每一段的經曆都不要害怕它是無用的,即使當時看起來的确沒什麼用。當時我在招商工作,業績好像永遠也做不到領導定的目标,會有焦慮和不安。“對于宋曉紅來說,正是這樣後一段工作看起來“無用”的工作經曆為她後來的創業提供了豐富的積累。

(宋曉紅與丹麥農業部長交流中丹的經貿交流發展情況)

把握大學,譜寫鮮活的未來

大學時光是宋曉紅人生中一個小小的節點,卻為她展開後來無限的精彩。

1989年,十八歲的宋曉紅從新疆考入湖南财政經濟學院就讀國民經濟計劃專業。她的父母是山東支援邊疆的黨員,宋曉紅受父母感染,懷着對毛主席故鄉湖南的向往選擇了長沙。在當時有限而簡單的專業信息中,她又看中了國民經濟計劃這個專業性強,很有希望報效祖國的學科。這一年橘子洲層林浸染的九月,她乘着晝夜不息的綠皮火車遠赴千裡來到了長沙。

“我們當時軍訓,大家初相識,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有語言上的差别,互相聽不懂鄉音。”提起大學同學,宋曉紅的笑容中帶着懷念,“特别是在那個信息封閉的時代,和我們的老師、同學間的情誼,有非常多印象深刻的事。”

宋曉紅至今仍清晰記得她的高數老師袁環,曾經到非洲講學,給宋曉紅展示了她在非洲和途徑巴黎時拍攝的照片。盡管她在高中時代就有想去國外看看世界的想法,也看過相關的照片資料,但是認識之人的親身經曆還是為宋曉紅打開了一個鮮活異常的新世界。“在校園裡學習,和老師同學交往,都有可能成為後來人生裡和發展關聯的節點。”這段過往培養了她的獨立性和毅力,也為她的未來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我後來回顧來看,我後來留學的經曆和這段經曆是有關聯的。”

和同時代的很多大學生一樣,宋曉紅注重學業,希望能獲得獎學金和好的工作,向往着以後能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她在業餘時間也和同學一起娛樂,大三大四的時候嘗試勤工儉學當家教獲得一些收入,減輕家庭負擔,“但是最後也沒有成功,因為溁灣鎮這邊太過偏僻,我們當時很貧窮,連自行車都買不起。”

畢業以後,宋曉紅想要自力更生,證明自己,因此沒有選擇考研升學,而是來到深圳某商業銀行端起了“鐵飯碗”。三十餘年過去,“我的同學裡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一直在銀行穩定工作,還有百分之三十的人離開了銀行。”作為離開的一員,再回憶曾經的大學時光,宋曉紅深刻地體會到,校園生活不僅帶來知識的傳授,更是人生中關鍵的交叉點。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共同譜寫了她人生旋律的一部分,為宋曉紅的未來把門打開。

如今,宋曉紅已經走得很遠,她的留學生涯帶她走遍了世界各地,拓寬了她的視野,也讓她更加珍惜家鄉和初心。而大學時光,則成為了宋曉紅生命中閃爍的明珠,成為一個起點,一個讓她展開後來精彩生活的關鍵。無論她走到哪裡,大學時光永遠是她寶貴的财富,如同一顆耀眼的明星,照亮了她的未來。

(2014年,宋曉紅以丹麥女王國事訪問的商務代表團成員身份訪問中國)

跟随激情,脫穎于既定的軌道

“聽從你的内心,找到你生活的激情和熱情,哪怕遇到挫折,但你認為這是你的選擇,就不會後悔。”宋曉紅認為好奇心是她的激情所在,“國外的教育包括我現在對自己的小孩,可能更多保留了人的好奇心。好奇心讓每個人成為一個獨特的人,像一片獨特的樹葉。哪怕世界上有這麼多的樹葉,每個人都不一樣。你的好奇心促使你去發現世界,發現别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因為我的好奇、我的熱愛、我的堅持,我就會走出來一條路,跟别人不一樣,并且還能脫穎而出,而不是抄襲複制跟随。所以說好奇心是一個起點。”

“人和人不一樣,善于做執行的人也未必會差。有些人擅長執行,有些人擅長創新,不一定要強求,不用在一個維度上競争。我們應當發現和培養自己的特長。”

宋曉紅希望學弟學妹能夠多接觸社會:“無論是我在高中、初中還是大學時期,接觸社會太少了。丹麥的年輕人包括我自己家的孩子,他們初中開始就可以去在旁邊的城市打工,一個是擁有經濟上的自立,一個是懂得責任紀律。我自己從大學出來,懵懂無知,眼高手低,現在30年過去了,我們現在的大學生仍然是這樣。這一點上不能怪這些孩子,是我們社會從機制上沒有提供這些。讀死書也很累,也很辛苦,但是知識是浩瀚無邊的,你學不了所有的知識。但是可以學一些方法,去建立信心,懂得責任和紀律,你就可以應對百分之六七十的挑戰,而不是說你做無數多的習題,比别人多考了兩分。但這不是孩子的過錯,這是社會沒有建立更優秀的機制去培養他們。”

今年,宋曉紅的女兒高中畢業。和丹麥的很多年輕人一樣,她沒有馬上申請大學,準備用一年時間打工掙錢周遊世界,選擇想學的領域。“她不是為了将來畢業後好找工作,因為無論在哪裡,一個人四年前想學的熱門專業未必四年後還很熱門,但是因為熱愛,才可能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去發展。所以如果我提一些切切實實對你們的建議,建議你們在高中、大學、研究生期間,你們就去找工作,就去找實習,哪怕找不到跟自己專業相匹配的。你先去實習,去了解社會,就像馬雲說的,如果你沒有什麼太多offer的時候,你先從零學起,不要害怕沒有人發現你。”

同時,她認為英語學習也非常關鍵,“我相信你們這一代的人,英語水平應該是比我們那個時代已經強很多很多了。但還是要學好英語,要跟世界接軌,無論是現在還是将來,就算是不出國,也能閱讀一些原版的新聞。”

宋曉紅鼓勵學弟學妹利用好大學時光,把握好這個發現自我、追求激情、堅持信念的關鍵時期。這段經曆豐富了她的人生,而今她希望年輕人也能夠在自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斷前行,發現自己的特長,開創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