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20日,第16屆CAER-IFPRI國際學術年會在湖南長沙召開。本屆大會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中國農業大學、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主辦,湖南農業大學和英國Emerald出版社北京辦公室協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承辦。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尋求将綠色金融注入農業與農村發展的可持續解決方案”。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國際期刊CAER總主編辛賢教授,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常委、校長助理許和連教授,以及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Johan Swinnen教授先後在開幕儀式上為大會緻辭。
辛賢首先對各位與會的海内外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并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才讓此次會議變得更加精彩。他指出,由于貿易沖突、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可持續議程備受廣泛關注,綠色金融已逐漸發展成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他進一步強調了學術交流的重要性,通過會議交流,他期待各位專家學者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讨綠色金融如何有效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最後,他對長期支持期刊發展與會議的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承擔此次會議的2003网站太阳集团以及編輯部的各位老師表示感謝,并希望大家享受此次學術交流,收獲滿滿。
許和連在緻辭中代表2003网站太阳集团對本次會議的隆重召開緻以熱烈祝賀,并向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表示誠摯歡迎。他表示,2003网站太阳集团素有 “千年學府、百年名校” 的美譽,作為中國曆史最為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此次金融、農業與農村經濟領域的國内外頂尖專家齊聚于此,進行交流碰撞,必将産生更多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各方共同為全球農業與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這對于推動綠色金融與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将發揮重要作用。
Johan
Swinnen通過線上緻辭,
首先感謝了主辦方和協辦方所付出的努力。他指出,本次會議的主題在當前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惡化和資源短缺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綠色金融能夠促進對可持續農業實踐的投資,推動技術創新,減少碳足迹,并确保資源的合理利用,從而增強農村經濟的韌性。Swinnen對會議議程充滿期待,特别提到将讨論人工智能、大數據、碳中和、農村發展、勞動市場以及糧食安全等重要議題。最後,他還特别祝賀了CAER期刊近年來取得的成功,并希望此次會議能夠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會議開幕式環節,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王修華教授主持。
CAER編輯協調人兼執行主編蘇保忠教授做了題為“探索期刊可持續發展之路:總結與展望”。他詳細介紹了過去一年期刊的重點工作以及所取得的重要進展,并對CAER期刊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随後,他還主持了期刊的年度頒獎典禮。辛賢教授、許和連教授、Rodolfo M. Nayga, Jr.教授和Sandra Broka博士共同為CAER“2023 Outstanding Paper”和“2023 Highly Recommended Papers”獲獎者頒發證書。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司偉教授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李海奇教授分别主持了主旨報告的上下半場。
農業與應用經濟學會(AAEA)前主席、美國農業經濟學雜志(AJAE)總編輯、德克薩斯農工大學農業經濟學系主任Rodolfo M. Nayga, Jr.教授以“循環生物經濟:農業與應用經濟學的研究機遇”為主題,進行了演講。報告聚焦循環生物經濟的潛力及其面臨的挑戰,為農業經濟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視角。Nayga教授在報告中深入探讨了減少農業廢棄物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對減少污染、改善水質的重要性。他指出,循環生物經濟的核心在于通過資源的再利用和減少浪費來提升經濟效率,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标。他特别提到,中國生物經濟領域的企業數量正在迅速增長,并預測到2035年中國将在這一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此外,他還強調,循環經濟不僅能減少環境影響,還能創造新的經濟價值,但需要在經濟成本、環境效益和社會公平之間取得平衡。Nayga教授呼籲加強跨學科合作和政策支持,以推動全球農業的可持續轉型。他的報告為中國和全球農業經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激發了與會者關于如何實現循環生物經濟的熱烈讨論。
美國密歇根州裡大學農業、食品與資源經濟系教授、Food Policy聯合主編兼CAER聯合主編H.Holly Wang以“食品安全、食品可持續性和消費者與政府的合作”為題發表演講。她強調,食物安全不僅僅是消除饑餓,還包括營養安全。當前食物系統面臨着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如發育遲緩、體重不足、維生素或礦物質不足、超重、肥胖以及相關的非傳染性疾病),特别在中低收入國家這種挑戰更為嚴峻。此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長,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增加,食物生産和消費過程中也産生了嚴重的環境影響。她強調,通過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引導市場的轉變是一個重要的解決辦法,要充分發政府與消費者的作用,通過科學的信息披露、食育和政策引導等措施,推動消費者行為轉變,進而引導食品生産企業向更營養健康、環保的食品供應轉型。
亞洲開發銀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高級研究員Dil B. Rahut博士以“南亞小農戶農業的未來”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在南亞地區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小農戶在農業生産中扮演着關鍵角色。然而,這些農戶面臨着多重挑戰,包括土地退化、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化學投入品過度使用以及氣候變化風險等問題。Rahut博士通過分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和不丹五國案例,強調了推廣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重要性。他建議決策者增加農業投資,改善土地和水資源管理,推動農業多樣化和科技創新,并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金融支持,以确保南亞地區小農戶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高級研究員,CGIAR數字創新計劃負責人Jawoo Koo博士以“通過數字創新、數據驅動的見解和有影響力的企業,加速糧食、土地和水系統的公平轉型”為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指出,CGIAR的研究工作對全球農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如改良的水稻品種每年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效益,現代農作物品種降低了發展中國家的嬰兒死亡率。Koo博士着重介紹了IFPRI在人工智能(AI)應用于食品政策研究方面的新進展。通過一系列使用案例,他展示了AI在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巨大潛力,這些技術為食品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同時,他也指出了在數據管理和AI模型治理方面面臨的挑戰,并強調了CGIAR數字轉型加速器的關鍵作用,即通過加速CGIAR的數字創新,推動食品、土地和水系統的公平轉型。
世界銀行的高級農業經濟學家Sandra Broka博士以“可持續農業和農村金融的增強作用和解決方案”為題發表演講。在報告中,她強調了可持續金融在促進發展中國家農業和食物系統向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她讨論了傳統農業金融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金融策略來克服這些挑戰,包括加強金融與綠色增長的聯系、降低投資風險,以及提升金融機構和農業從業者的能力。Broka博士還強調了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在推動這一轉型中的作用,并舉例說明了一些成功的綠色農業金融實踐。她認為,這些措施将為社會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包括提高農業生産力、創造就業,并在減少疾病負擔和保護環境方面取得進展。
此外,在會議開幕的前一天,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軍教授和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副院長、CAER副主編劉承芳教授分别主持了會前專場活動。會前期刊宣講專場中,CAER執行主編蘇保忠教授、CWE編輯部編輯張琳博士、Food Policy聯合主編H. Holly Wang教授、AJAE總編輯Rodolfo M. Nayga, Jr.教授先後結合各自期刊的實際,做了SSCI期刊投稿指南報告。随後,CAER副主編白軍飛教授就“從思想到影響:應用經濟學學術論文寫作”做了精彩分享。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吳志明教授主持了國内高校招聘專場活動,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湖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十五所學校的代表先後介紹了各自單位的人才招聘政策以及相關信息,并向參與求職的學生表達誠摯的邀請,現場近200人參加了此次招聘會。此外,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朱鐵輝教授在會前活動“學術聚焦”中以“區塊鍊技術 + 物聯網”如何破解小農戶經營困境——基于貴州省台江縣的實踐研究”為題進行了學術報告演講,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張甯教授主持了演講活動。
本屆大會首次開設國際青年學者分論壇,來自中國農業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華中農業大學和湖南農業大學4所大學的20個國家的近40名留學生參加。分論壇以“多主體目标推動世界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由5位留學生做了專題報告,同時14名中外學生以“國際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國家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案例”和“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路徑與中國經驗”為主題分别展開兩輪圓桌讨論。
本屆CAER-IFPRI國際學術會議,共設有18個分論壇,共有來自17個國家的176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展示研究成果并就可持續金融與農業農村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此次會議對繼續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推動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領域的研究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