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目 |
費用控制視角下醫療參與主體 行為研究 |
答辯人 |
陳醉 |
指導教師 |
李連友 |
答辯委員會 主席 |
胡宗義 |
學科專業 |
金融學 |
學院 |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答辯地點 |
網絡答辯 |
答辯時間 |
2020年5月12日下午2:00 |
學位論文簡介
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為7章:
本文具體章節内容概括如下:
第1章緒論。本章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獻回顧、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并且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貢獻和不足之處。
第2章我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發展曆程。本章介紹了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曆程,并概括了當前我國運行的城鎮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特點。
第3章基本醫療保險參與方的目标選擇機制分析。本章介紹了社會醫療保險的參與主體:醫療需求方、醫療供給方和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的行為目标選擇,并分析費用控制對醫療需求方、醫療供給方和醫患合謀行為的影響機制,以及上述行為的具體表現和制度成因。
第4章考察醫療費用自付比例對老年人口就醫行為、醫療支出和健康的影響。使用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數據,采用斷點回歸(RD)方法,估計了80歲老人優待政策(“零自付政策”)對高齡老人醫療費用、醫療利用和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
第5章社會醫療保險付費方式與道德風險的實證分析。醫療保險機構與醫療服務提供方之間潛在目标的不一緻,導緻醫療保險的報銷制度設計成為難題,醫療提供方會将病人病情歸類為醫保賠付更多的病種,簡稱“高套”行為。本章使用中部某省會城市職工醫保報銷數據,分析醫生高套行為對總額控制付費方式改革的影響。
第6章醫療服務價格補償機制與醫生行為的實證分析。2015年開始,按照國務院對公立醫院改革的政策要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實施醫藥分開改革。本章基于某省會城市醫療保險報銷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模型,估計了醫藥分開改革對醫療費用支出水平、支出結構和患者就醫行為的影響,為評估醫藥分開改革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及時的和嚴謹的經驗證據。
第7章結論,本章概括總結了本文主要的研究結論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主要創新點
第一,本文的第4章利用我國H市的80歲老人優待政策(“零自付政策”)所帶來的醫療自付比例的外生性變化,使用RD方法估計醫療費用自付比例與對老年人口的就醫行為、醫療支出和健康的影響。由于不同的醫療保險項目下醫療費用自付比例不同,而醫療保險參與決策往往是内生的,因此,準确估計醫療費用自付比例是困難的。現有文獻中,僅有少數研究利用政策的外生性沖擊,估計了醫療費用自付比例對醫療服務利用和醫療費用支出的影響。其中,與本章研究内容最接近的是Shigeoka(2014))和Fukushima(2016)使用日本老年人口樣本所做的研究。與之前的研究相比,本文率先研究自付比例的變化對我國高齡老人就醫行為的影響。目前,中國老齡化問題還将進一步加劇,2050年老年撫養比預計将從2015年的0.13躍升至0.44,即每一個勞動年齡人口需供養0.44個老年人,而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是青年人的3倍以上,未來不斷增加的醫療需求負擔将加劇醫保基金運行的可持續性,通過對目前對80歲老人的就醫行為和優待政策進行分析,有利為人口老齡化下醫療保險政策的動态優化提供政策建議。
第二,本文第5章率先對我國價格調節型總額控制付費方式引發的道德風險問題進行了經驗考察,分析了點數法總額控制付費方式改革對醫療費用和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并驗證了該付費方式下“高套行為”的存在。以往針對我國價格調節型總額控制付費方式的研究局限于制度分析、理論分析和統計分析層面,尚未有研究進行政策影響評估,受限于數據條件和技術上的困難,更是鮮有文獻檢驗該付費方式下醫生“高套行為”的存在及影響。本文對我國價格調節型總額控制付費方式政策效果的全面評估具有初創性,為全面了解價格調節型總額控制付費方式的實施狀況、及時發現價格調節型總額控制付費方式實施中的問題,做出進一步的政策改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支持。
第三,本文第6章深入分析和讨論了我國取締“以藥養醫”的醫療服務價格補償機制後,醫療服務供給方道德風險的變遷情況。實證分析了醫藥分開改革對參保人醫療支出、支出結構和醫生行為的影響,指出我國醫藥分開改革使醫生做出替代行為,從“以藥養醫”轉向“以械養醫”。以往針對醫藥分開改革的研究或以農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或以醫院提供的彙總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跟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文有三個方面的創新:在研究内容上,我們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參保者為研究對象,為醫藥分開政策效果的經驗評估提供了城鎮方面的證據;在識别策略上,本文采用DID模型識别策略進行估計,估計得到的是醫藥分開改革對各社會經濟變量的因果性影響,而并非僅僅是相關關系的估計。本文借助我國中部某省會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數據。數據是由社保部門提供的個體層面報銷數據,确保了數據的準确性,也能夠在回歸中控制患者的個體特征,同時利用數據中同一醫院職工醫保體系内部的政策試點差異進行有效的識别,使得分析更為嚴謹、結論更為可靠。此外,得益于數據的時間跨度涵蓋了政策改革前的一段時期,我們對DID方法的識别假定,即平行趨勢假定進行了間接的檢驗,更好地驗證了估計結論的可靠性。本文為評估醫藥分開改革的政策效果提供了極具時效性的新證據。
主要學術成果
陳醉,宋澤,張川川.醫藥分開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醫療保險報銷數據的經驗分析.金融研究(校定重點期刊),2018(10)
陳醉,劉子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CSSCI),2017,41(03)
讀研在金統
金大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