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台,教書育人,他們是可親可敬的人民教師;疫情來襲,身先士卒,他們是義無反顧的教師志願者。
“老師和你們在一起共渡難關”
疫情來襲,一夜之間師生們隔離在校園裡,宿舍内,防疫壓力空前巨大。疫情開始的前七天,核酸檢測每日進行,各種工作事無巨細。身為教師,除了要保證日常線上教學有序進行,更需要關心學生們的心理狀态,以便有問題及時疏導。
張琳教授不僅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平時課程多,任務重。當得知學校需要志願者支持抗疫工作時,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當天,張老師被分配到龍王港園區協助做核酸檢測,這是個細緻的工作。她穿着防護服,進行核酸檢測前的各種準備,并且兩人一組負責健康碼錄入和分發棉簽,督促學生們掃二維碼,提醒學生們保持間距等。
張老師說:“那幾天風大雨大,很冷。但是能為學校抗疫做點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當聽到學生們不斷的說謝謝,我很感動。尤其是我的學生見到我,他們很開心。我告訴他們老師和你們在一起,我們渡過難關!”
張琳老師在抗疫一線為學生們服務
“我報名,家屬也上” !
疫情緊急,學校征集志願者,喻旭蘭教授立刻響應,她的先生也馬上詢問是否符合報名條件。從第一天開始,兩人一直堅持參加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在喻老師上課的時段裡,她的先生始終堅守“抗疫”一線。喻老師的先生劉恒是長沙市直機關工委軍轉幹部,這對“師軍”組合的抗疫工作得到了現場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同仁們的高度認可。甚至因為長時間作戰,其先生被稱為“外援主力軍”。
喻老師說:“校園就是家園,守土有責,作為教師參加抗疫工作是應該的,我的家屬才算是志願者,他因為疫情被封閉在校園裡了,能夠主動站出來幫助學生,支持學校,我很感動。”
師者如光,微以緻遠。在一次次的核酸檢測中,看到講台上的老師變成了“大白”坐在檢測台前,同學們的心更加溫暖和堅定。因為隻要他們有需要老師們可以化成任何身份守護在學生身邊。
學生鏡頭下的喻旭蘭老師夫婦
雨水模糊了他的視線 卻堅定了學生的方向
疫情警報拉響,正在南校區隔離管控區居住的唐國豪老師,主動報名成為抗疫志願者,并被學校後勤保障部征召。作為管控區内的物資配送員,他每天整理到貨生活物資,按順序擺放;維護現場秩序,提醒取貨人佩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有序取貨;同時為生活不便的老同志或不能出門取件的居民、學生提供生活物資的配送。
“3月30日至4月4日,我已做了5天的物資配送員,風雨無阻,盡力配合好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為管控區内的井然有序生活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唐國豪老師說。
師者傳道,立德垂範。連夜的暴雨模糊了唐老師的視線, 他來不及看一條條信息,來不及聽一段段語音。那是他的學生們合力為他加油,那是他年幼的孩子們在說:“爸爸,您辛苦了。”
唐國豪老師“戰疫”工作現場
師者,始于匠心 臻于至善
從三尺講台到抗“疫”前線,張琳教授、喻旭蘭教授及其先生、唐國豪、曾昭法、王于棟、蔡曉春、羅鵬飛、譚德俊、張學陶、陳方軍等老師,他們化身“抗疫戰士”,對工作全心投入,對挑戰迎難而上,對風險毫不畏懼,我們的教師把責任扛在雙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着“初心常在,不負韶華,疫情當前,責無旁貸”的教育精神。
志願者曾昭法老師
志願者王于棟老師
志願者張學陶老師
志願者陳方軍老師
志願者羅鵬飛老師
師者大愛,善者仁心,他們用自己的付出,守護一群人幸福,守望一座城健康,最美教師志願者,在奉獻中飛揚!
通訊員:劉依妮
讀研在金統
金大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