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楊勝剛教授研究團隊論文在校定重點學術期刊發表

時間:2021-08-13


 近日,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2019級博士生戴鵬毅與楊勝剛教授作為共同第一作者、湖南師範大學袁禮副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合作完成的論文《資本市場開放與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發表在《世界經濟》2021年第8期,該期刊是校定A2期刊。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要素驅動發展模式下中國經濟經曆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長,但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卻欠缺質量。資本過度積累引緻邊際報酬遞減,勞動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的現實,要求中國經濟必須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跨越發展階段和轉變增長方式的關鍵,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在創新引領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的持續增長離不開金融系統的有效支撐,迫切需要資本市場發揮重要功能和支持作用,特别是促進價格信息發現的功能。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舉措,滬港通于2014年正式啟動,不僅能夠擴大投資者投資渠道,完善資本市場結構,還可提高資本市場定價效率,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論文以滬港通的實施作為資本市場開放的準自然實驗,構建雙重差分模型,考察資本市場開放如何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研究發現:(1)滬港通的實施有助于促進企業全要素生産率提升。(2)深入研究發現,滬港通提升企業全要生産率的核心機制是增加股價特質信息含量,而非提高股價信息傳遞效率。而蘊含在股價波動中的特質信息含量增加,不僅能夠提高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矯正股票的錯誤定價,還可提升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最終作用于企業全要素生産率提升。(3)異質性檢驗發現,滬港通對全要素生産率的正向影響在風險承擔能力強、成長性高和面臨激烈市場競争的企業中更為明顯。

 論文創新點:第一,以往研究集中關注滬港通對資本市場效率的影響,本文首次将滬港通與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相聯系,拓寬了滬港通效應的研究邊界,有助于理解資本市場開放如何更好地服務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目标。第二,區别于已有研究多以跨國數據為基礎,本文從微觀視角解釋資本市場開放對全要素生産率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估計結果的偏誤,為金融自由化影響經濟增長的研究提供微觀證據,為我國進一步加大金融開放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奠定理論基礎。第三,本文從股價信息視角重新诠釋資本市場開放對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的影響機制,剖析滬港通如何通過增加股價特質信息含量,緩解股票錯誤定價,繼而提升信息披露質量,遞進作用于全要素生産率的機制。

該論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基于外部沖擊的彙率市場波動、跨境資本流動及其風險防範問題研究》(項目編号:71850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說明: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