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史筆談|研究生叢珊珊:學史明理 築牢信仰之基

時間:2021-05-20

【此作品入選全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成果展,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學史中明立身之理、主義之真、為學之道,發揮黨的曆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努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誕辰之際,學習百年黨史,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接力棒已經交到當代青年手中。作為當代青年,更應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真正明晰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

明旗幟引領之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思想旗幟。了解曆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曆史才能走得遠。學習黨史,是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高校學生黨員學史明理,應把學黨史和悟思想結合起來,結合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奮鬥曆程,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内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關于青年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論述,掌握工作學習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上好思政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曆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百年黨史既是一部砥砺奮進史,又是一部道路選擇史,還是一部信念鍛鑄史。對于青年黨員來說,身處資訊密集、信息多元的環境中,深入研判當前的傳播環境,創新學習教育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尤為關鍵。最近有個話題在互聯網上成了熱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讀《毛澤東選集》,并逐漸成為一種現象。這說明經典自有穿越時空的力量,我們應當相信經典的感召力,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用好經典這一寶貴的資源财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應樹立服務人民、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抱負,矢志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明實事求是之理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重要内容,體現着對真理的信奉和追求,這與教育的本質和大學的理念高度契合。去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實事求是”匾額前,駐足良久,若有所思。他關于實事求是思想策源地的重要論述,把嶽麓書院的曆史地位提升到新高度。實事求是,嶽麓書院有其功,毛主席在青年時期便深受倡導經世緻用學風的湖湘文化影響,深受嶽麓書院牌匾上“實事求是”精神的影響。在青年時期,毛主席便把“讀有字之書”同“讀無字之書”結合起來,深入了解底層群衆疾苦訴求,努力探求救國救民真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與靈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與靈魂,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與靈魂。作為身處千年學府,受湖湘精神滋養的青年一代,更應做到學史明理,要從思想方法上下功夫,堅持從事實出發、直面時代之問,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樹立大曆史觀,從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曆史規律;尤其要旗幟鮮明反對曆史虛無主義,堅決抵制披着學術外衣的錯誤思想觀點,讓正能量充盈高校思想輿論空間,以高校的精神風範促進社會向上向善。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既要有勇氣,也要有底氣。這個底氣,說到底就是堅定“四個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的那樣:“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明青春奮鬥之理

自強不息是青春的底色,奮鬥精神激勵着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謀事創業、奮發圖強。作為高校學生,明白奮鬥的意義并把握好奮鬥的方向,是學史明理應有之義和内在要求。“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應在黨史學習中強化自強不息、“奮鬥最美”等觀念,自覺傳承紅色基因,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無奮鬥,不青春。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變化,奮鬥永遠是開啟偉大夢想之鑰匙。相比前輩,我們擁有更加豐厚的物質條件、更趨便捷的學習渠道、更為自由的成長空間,同時也身處一個日新月異、你追我趕、稍不努力就可能掉隊的大環境中。無論是國家的大發展,還是個人的小目标,都離不開青年人艱苦奮鬥。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阻擊戰與總體戰中,中國青年更是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共赴危難,一同走過艱苦卓絕的全民戰“疫”時光;在脫貧攻堅主戰場,20萬駐村第一書記、上百萬從事脫貧工作的同志中,青年也是主力軍;在喀喇昆侖邊境線上,戍邊官兵用生命踐行“絕不把領土守小了,絕不把主權守丢了”的铮铮誓言,我們應該向榜樣學習,将奮鬥精神融入年輕的血液,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經風雨、見世面、長本領,讓青春綻放出最為絢麗的色彩。

青春向黨,時代向上,九萬裡風鵬正舉。中國青年将赓續共産黨人的精神血脈,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