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财院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師生滿座,2003网站太阳集团第214期金融與統計論壇在此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世界銀行國際比較項目ICP第八輪技術咨詢組TAG成員、曾任東北财經大學校長和中央财經大學黨委書記的邱東教授做《開展當代經濟統計學批判》的學術報告。
邱東教授針對當代經濟統計學發展的兩條主要路徑進行了思考與批判。第一條路徑是在宏觀層面上以經濟測度、國民核算和國際比較為主體,以分組體系和指标為兩個基本工具。此條路徑是經濟數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基礎,但是很多人找不到應該研究的問題。有人以為經濟指标非常簡單,其實從傳統 GDP 統計、生活質量測度、PPP計算到可持續發展測度等等,都存在大量測度難題等待人們去解決。經濟測度的邏輯關系需要真正連接,否則指标數值就會誤導決策。大家對最為熟悉也是媒體最喜歡炒作的GDP指标,耳熟未必能詳。第二條路徑是數理方法在經濟領域的應用。這條路徑非常流行,形式上很科學,主要問題是工具理性至上,錯誤地以為隻要掌握了數理方法,應用很簡單,無視領域知識的重要性。
邱東教授認為:幾十年來,經濟學界出現了一個非常奇葩的矛盾現象:一方面是數理模型分析被重視到無以複加的程度;另一方面卻是對作為必備基礎的經濟統計方法論被輕篾到無視其存在的地步。統計指标和變量其實是同一種存在,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稱呼,而模型無非是變量間相互關系的定量概括,沒有統計指标的清晰解釋為基礎,模型再高深在經濟現實中也很難以真正發揮應有的實證作用。現在不少博士論文,得了便宜還賣乖,總是把無法深入分析的責任歸結于數據資料不完備。意識不到經濟測度缺陷,隻是專業素質問題;但明明知道缺陷的存在卻刻意避開,裝睡,就是職業操守問題。
關于學術研究,邱東教授表示:在自然科學領域,對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做法,或許不會有人反對;人們甚至會認為,不應給過分的自信潑冷水,因為他們的試驗畢竟可以帶來某些見解。而在社會領域,誤以為運用某些力量就可得到有益的成果,卻很可能造成一些強迫别人服從某個權威機構的新權力。學術研究固然應該追逐前沿,然而好多學者的“學術前沿觀”是二維的。經濟學中“生産可能性集”是在平面上表現的,“最大生産可能性邊界”看上去是遠離原點的凸性弧線。要樹立“多維前沿觀”,就不能線性地看待研究課題,隻知向前、向上未必科學。呼籲注意地圖與地球儀的信息差異,信息的生産或轉換都是有代價的,隐含的代價更值得深究。
關于經濟學與數學、統計學,邱東教授認為:人類共同面臨着許多經濟測度難題,往往處于難以抉擇的悖境,因而經濟數量分析的基礎并不樂觀,着實承載不起那麼多高端研究成果。從經濟統計學的母學科——經濟學看,存在着兩個截然相悖的基本趨向:一是研究範圍的無限拓展,越拓展難以計量的組就分得越多;二是要求研究結果的格外精确,隻用數學式表達才是高端成果。二者疊加造成了經濟統計學如今的緊張格局。科學需要追求精确,社會科學也是如此。然而,數學精确性并不是唯一的精确性。相對于形式精确性而言,“内容精确性”更為本質。盧卡斯可以作為經濟學“唯數理觀”的典型代表,1995年他因開創“理性預期”觀點而獲經濟學諾貝爾獎,不過由于一條打臉的條款也同時載入史冊,讓他名利雙雙有所損失(1989 年盧卡斯前妻在協議離婚時提出,若他在1995年前獲諾獎,她要分得一半獎金)。“盧卡斯諾獎悖論”告訴我們需要數理,但不必唯數理。抵制“唯數理觀”,決不是要關門搞經濟統計學,而恰恰是要打開學科交叉的大門,發展和豐富經濟統計方法論。開門不是放棄經濟統計學,要開大門而不是開小門,不能隻對數理統計開門。問題帶方法,而非方法帶問題。
邱東教授最後重申:随時提供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不是科學,而是科學主義的教條。他反對這種占領軍意識,如果切實主張學科交叉,那麼再重要的學科也不能取代經濟統計學。特别是工具性學科,對“領域知識”的輕蔑其實是自設陷阱。各學科知識與經濟統計學交叉,本意應該是幫助解決現實疑難問題,經濟統計學的主旨還是經濟測度、國民核算和國際比較。讓走心的用戶對 GDP既耳熟,又能詳。經濟統計學現在在中國已經近乎“絕學”,需要不合時宜的人秉持,需要不願逐流的人堅守。毀掉一個學科容易,而構建又何其難。“國之重器”須有人擔當。
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感謝邱東教授帶來了一場深刻、獨特且有指導意義的學術報告!
文/周四軍、賀逸帆;圖/李昱欣
2018.12.13
讀研在金統
金大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