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彭建剛文集》自序

時間:2018-06-28

2015年,我年滿60歲,生逢盛世,六十甲子,有必要對自己的學術研究作一個回顧。我的學術生涯起步于1977年12月參加高考。有幸進入高等學校學習,既滿足了我對知識的渴望,又為以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發展平台。記得1977年1月,母親冒着大雪從長沙來到我下放的漢壽縣清水壩農場來看我。那是一個冬日的上午,作為粉廠的負責人,我帶領知青夥伴們敲開工作間大水缸的冰塊,雙手伸進冰水裡按工序搓散已冷凍的粉絲,拿到室外去風幹。母親在旁邊看着心痛,但什麼也沒說。該年9月恢複高考,母親很快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我,鼓勵我報考,并寄來了複習資料。務農5年的我,利用業餘時間複習兩個來月,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今天的中南大學。38年後的2015年7月,母親以83歲高齡謝世。清理遺物時,看到與我有關的學術交流資料,包括訪問比利時和美國的多封往來信件都整齊地收藏在母親卧室櫃子裡,我心酸無比。母親的恩情似海深。2015年秋天,我開始收集整理從事高等教育30多年各個階段的論文,在國家實施改革開放政策40周年及本人參加高考40周年之際,結集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在此,我謹以這套文集獻給敬愛的母親吳菊興女士。

我的學術研究是踏着中國經濟發展的節拍進行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社會對經濟研究成果的呼喚,為我的學術探讨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不竭的動力。這套文集共五卷。第一卷:經濟金融改革研究,收入51篇文章;第二卷:普惠金融研究,收入39篇文章;第三卷:銀行業微觀審慎管理研究,收入36篇文章;第四卷:銀行業宏觀審慎管理研究,收入40篇文章;第五卷:金融研究國際合作與教學科研方法探索,收入29篇文章。

文集按照曆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編纂。所收集的論文中相當部分是作者先後主持的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成果,也包括作者主持的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回國資助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成果,這些成果表現出團隊協同探索的特點。因此,文集收入的論文一部分是獨立撰寫的,一部分是與學生和同事合作的成果,文後有合作者标注。

第一卷《經濟金融改革研究》收入的論文時間跨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研究内容在市場機制、價格改革到金融深化、金融監管等方面都有涉獵。代表性觀點有:1.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必然包含企業産權結構模式和價格機制,價格改革和企業體制改革不存在孰先孰後的問題。隻有把以國有制為代表的傳統公有制轉變為股份制(國家在現有的國營企業中占主要股份)為代表的公有制,實現政企分開和稅利分流,才能保證企業之間在公平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競争,才能保證全社會朝着生産最優和交換最優的方向邁進。如果在現有的國民經濟管理體制下,先行改革物價制度,放開物價,由于在國家直接管理和經營下的企業沒有産供銷的自主權,價格的改革很難起到調節供求、刺激生産的作用。2.生産越是分散落後,經濟越要搞活,越需要運用經濟調節手段。除少數幾種國家直接控制的物資外,應采取步驟大膽放開價格,由價值規律去調節,放手讓商品價格在市場上自由波動。3.完善中國的市場機制,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公平競争的市場經濟秩序,二是強化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職能。市場經濟秩序指市場條件下的政府、企業、勞動者之間的關系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不但對企業、個人有約束力,對政府同樣應具有約束力。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職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宏觀經濟調控和立法司法。中國的立法司法是維護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秩序的關鍵要素,也是市場經濟秩序的約束機制。4.隻要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依然存在,證券市場上交易成本依然不可忽視,商業銀行的貸款功能就不會消失。因為商業銀行等金融中介也不能完全消除金融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這些中介機構的金融創新活動就不會停止,許多創新的金融産品具有特定的融資功能以适應市場的需要。5.運用金融實名制反腐敗。在全國人口編号賦碼工作的基礎上,采用統一的内地公民身份證号碼制度,将這種公民身份證定為内地公民唯一的存款實名證件。這種号碼同時亦可稱為公民的社會信用号碼,公民與社會的各種經濟往來包括各種金融交易都統一采用這種号碼,記載着這種号碼的金融機構賬戶可作為公民最為重要的身份證明之一。6.入世後一段時期中國金融業仍不宜實行混業經營。暫不實行混業經營是為了在今後更好地進行混業經營。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正在使混業經營的條件走向完備,我們應為這種改革再多争取一些時間,使條件更成熟一些,從而推動混業經營在中國的利弊對比發生逆轉。

第二卷《普惠金融研究》主要收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研究》的相關成果。這些成果在國内較早從發展角度滲透了普惠金融的理念,體現了開發性普惠金融的思想:1.實施發展極與非均衡協同發展戰略。為了改變現有的二元經濟結構,中國需實施非均衡協同發展戰略。建立經濟發展極是典型的非均衡手段。發展極既是空間概念,也是産業概念,這兩層内涵是相關聯的,後者即指主導産業在空間的集中布局。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改變現有二元經濟結構是中國面臨的重要任務。在此過程中,需要在幅員遼闊的國土上建立不同層次的發展極。發展極可以是大中城市,也可以是星星點點散布于全國各地的小城市和縣域内的新興産業中心。通過發展極的聚集效應,能夠使發展極成為當地發展的“火車頭”。當發展極壯大後,又能夠通過擴散效應帶動周邊地區,進而達到促進整個國家的經濟協調發展的目的。2.中小金融機構是地方發展極的金融支撐。發展極的極化和擴散效應的強弱,在于其核心競争力的強弱。這一核心競争力實質上是把當地和周邊地區各類資源組織起來,達到特定經濟目标的的整合能力。金融是形成這一整合能力的激活劑和粘合劑。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能為當地發展極提供具有可持續性的金融支撐,應專心緻志地在當地經營。特别是對欠發達地區發展極而言,大型金融機構難以重點光顧這些區域,全力提供金融支撐的機遇和責任就落在了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肩上。3.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服務重點是發展極的主導産業。在社會資金既定的條件下,對所有産業部門平均投放資金以期實現均衡增長是不經濟的。選擇區域内優先發展的主導産業及相關産業鍊作為重點支持對象,可以更好地發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在改變二元經濟結構中的功能。在發展極形成和壯大過程中,與主導産業相聯系,将形成一定的産業鍊,進而形成産業集群。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重點支持主導産業及其緊密相關的産業鍊和産業集群,對發展極的形成和壯大是最有效率的。

第三卷《銀行業微觀審慎管理研究》主要收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商業銀行資産負債比例管理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商業銀行違約模型與經濟資本配置研究》的相關成果。

第三卷前一部分文章主要論點是:将商業銀行經營的本質、實際背景、發展過程與經濟學原理結合起來進行考察,論證了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管理戰略産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按其内在邏輯關系将自律與監管統一在資産負債管理理論的框架内。這一理論框架為:1.通過會計模型分析與經濟模型分析闡釋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管理戰略的核心内容。2.指出并論述若幹經濟學原理在商業銀行運用的局限性。3.提出并分析商業銀行經營的基本目标與最終目标之間的關系。4.提出“W空間”和商業銀行“熵增加效應”的概念,從而解釋了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管理的實質。5.通過考察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闡發自律與監管的辯證統一關系。6.揭示資産負債管理理論與信貸配給論、金融深化論之間的内在關系,對發展中國家的相關金融問題進行比較研究,從而為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發展和這些國家商業銀行的資産負債管理提供理論上的啟示。

這一理論框架的貢獻在于回答了如下問題:為什麼商業銀行越來越注重資産負債比例管理?為什麼商業銀行的主要管理方法與其他類型企業的管理方法有重大區别?作為經營貨币的商業銀行,其業務經營有特殊性,有着與工業企業不同的經營規律:1.邊際分析方法用于商業銀行管理具有局限性。金融産品投入産出過程中存在的空間差、時間差和資金變量的非連續變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限制了邊際分析方法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實際應用。 2.投入要素最優組合原理用于商業銀行管理具有局限性。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企業,一般不存在生産的三個階段,會表現出更為複雜的投入産出特性,邊際産量一般不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商業銀行投入資金的單位成本各不相同。一些金融産品特别是一些金融衍生産品的投機性和保值性色彩濃厚。商業銀行的規模經濟性是就其整體而言的,對其分支行及其營業網點不能用規模經濟原理進行管理。3.比例管理易于滿足商業銀行資産與負債的對稱性要求。資産與負債的對稱性實質上由資金“三性”平衡的基本目标所決定,對稱性是必要和充分條件。商業銀行資金來源與運用存在着空間差和時間差,不可能通過各種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式求解最佳業務量以保證對稱性。從數學分析上講,商業銀行兩兩相關變量的值構成的比例反映了特定對稱性。

第三卷後一部分論文主要涉及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績效管理有機結合的前沿性研究。在《巴塞爾Ⅱ》框架下,經濟資本管理體現了非預期損失需要資本覆蓋的基本原理。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關鍵是對經濟資本的配置,沒有對風險的精确測量,就不可能科學地配置經濟資本,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風險,風險測量方法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資本管理的有效性。這一部分論文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提出了測算中國商業銀行公司貸款違約概率的貸款違約表法。2.提出了測算中國商業銀行零售貸款違約概率的非線性時變比例違約模型。3.提出了測算中國商業銀行公司貸款初始違約概率的有序多分類logistic模型。4.在違約概率不變條件下,針對國外CreditRisk+模型在中國信用風險測量中無法直接使用的缺陷,提出了計量貸款組合非預期損失的有效方法,解決了國外CreditRisk+模型在中國信用風險測量中無法直接使用的難題。5.在違約概率可變條件下,針對CreditRisk+模型假定行業風險因子之間相互獨立這一缺陷,提出了基于行業特性的多元系統風險因子CreditRisk+模型。6.提出了基于經濟資本管理系統的商業銀行貸款決策方法,實現了經濟資本動态優化配置。這些成果在方法論上填補了國内在該領域研究的一些空白,可為中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精細測算和經濟資本配置提供理論基礎、實用模型和運用方法,為中國商業銀行實施銀監會2012年頒布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和貸款決策提供參考。

第四卷《銀行業宏觀審慎管理研究》主要收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宏觀審慎監管的我國銀行業壓力測試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銀行業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管理協調創新研究》的相關成果。

前一部分的論文主要涉及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壓力測試新理念、信用風險宏觀壓力測試方法、流動性風險宏觀壓力測試方法、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方法和宏觀壓力測試系統運行機理等現代金融管理前沿研究内容。這些論文在理論和方法上的主要創新點在于:1.闡發了基于宏觀審慎監管的中國銀行業壓力測試的基本原理。2.提出了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源識别方法和宏觀沖擊因子模型。3.基于宏觀經濟沖擊下的行業相關性和經濟資本順周期效應,對多元系統風險因子CreditRisk+模型進行了拓展。4.提出了基于銀行間風險傳染效應、銀行體系與宏觀經濟間的反饋效應的中國流動性風險宏觀壓力測試方法。5.提出了基于系統性風險傳染測度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方法。6.提出了将經濟資本原理用于宏觀壓力測試的方法。7.較早提出了設立國家防範與控制系統性風險委員會的建議,并将其作為宏觀審慎監管制度運行機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和G20峰會确定的金融監管改革目标,銀行業監管應逐步形成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相結合的理念,需要在“巴塞爾Ⅲ”的框架内,正确地認識銀行業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管理的差異性、層次性、互補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在本質上把握兩者的目标一緻性,從而以創新的方式實現兩種審慎管理之間的協調。《巴塞爾Ⅱ》強調商業銀行風險的科學計量和精細化資本管理,可通過實施内部評級法達到資本的節約,風險計量的參數對市場是高度敏感的,順周期性強;《巴塞爾Ⅲ》強調逆周期超額資本和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強調資本的質量和數量,推出具有彈性的資本管理方法。從商業銀行資本管理層面上講,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管理需要協調和對接。如何做到既符合《巴塞爾Ⅲ》的要求,又符合《巴塞爾Ⅱ》的要求,需要運用創新的理論和方法将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管理協調為有機的整體。基于這一戰略思考,這一卷後一部分的論文提出并闡發了新資本監管框架下商業銀行資本協調管理的關鍵問題。商業銀行資本本質上對應于非預期損失,使得資本具有兩面性,股東價值最大化決定了資本的逐利性,覆蓋非預期損失的要求決定了資本的道德性。在宏觀審慎監管的視角下,有必要對商業銀行非預期損失的内涵進行拓展。從金融風險計量的技術層面上講,可将銀行對金融市場的風險貢獻或者将銀行損失分布圖中的極端損失的期望值作為非預期損失拓展部分的參考值;這樣的處理體現了将具有傳染性的、突發性的和外部性的系統性風險的計量與資本覆蓋損失的基本内涵保持一緻,并且這一非預期損失的拓展部分可與《巴塞爾Ⅲ》的新增資本要求保持一緻。尤其對系統重要性銀行來說,其留存超額資本、逆周期超額資本和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與其非預期損失的拓展部分正好對應。非預期損失的拓展體現了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相協調的思路,體現了監管創新。監管資本不僅需要覆蓋銀行狹義的非預期損失,還要覆蓋廣義的非預期損失。在宏觀審慎監管的框架下,銀行對于系統性風險的貢獻是系統重要性銀行計提附加資本要求的基礎。把握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留存超額資本、逆周期超額資本和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與廣義非預期損失相對應這一原則,有利于認識《巴塞爾Ⅲ》資本監管新規的道德屬性,有利于從銀行内部抑制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道德風險,從而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已有的商業銀行資産負債比例指标體系對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均考慮不足,缺乏動态化的考慮,沒有考慮經濟資本的作用和逆周期管理的要求。相關論文通過引入經濟資本約束和宏觀審慎理念,對商業銀行資産負債比例線性規劃模型進行了改進。經過改進的模型對風險的可控性更強,适應了資本管理的動态化要求,使資産負債比例管理既滿足宏觀審慎監管也滿足微觀審慎監管的要求,在宏觀審慎框架下實現了商業銀行資産負債比例管理與經濟資本管理的有機結合。

第五卷《金融研究國際合作與教學科研方法探索》的内容包括兩部分,前一部分收入7篇英文論文,是與國外學者合作的成果,涉及第二卷、第三卷和第四卷的核心研究内容。後一部分是關于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方法論的若幹探索,也包括開展經濟金融研究的一些心得體會。

為了體現研究和思考的曆史,各卷對收入的文章基本上沒有作修改,但對文章的個别語病和編排結構作了一定的調整。

歲月流金。回首過往,感覺自己的生活是充實、豐滿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經曆,讓我體會了勞作的辛苦,鍛煉了體魄;參加高考後的學士、碩士和博士求學經曆,使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對經濟科學特别是金融學的研究及人才培養,使我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樂趣。可以說,基本上做到了自己所期盼的“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在文集即将出版之際,适逢黨的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的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将繼續踏着中國經濟發展的節拍開展我的學術研究。2017年12月5日,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召開的新時代金融與統計前沿問題研讨會上,我作了題為“關于開發性普惠金融的戰略思考”的主題演講,提出開發性普惠金融是一種“造血式”融資方式及相關金融服務,促使弱勢群體加入價值鍊、産業鍊和供應鍊的創新驅動合作,是普及性普惠金融的深化與發展,能夠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發達經濟體目标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撐。今後一段時間,我和我的團隊将在這一研究領域繼續探索。

 

                                                                                                                  彭建剛

                                                                                                              2018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