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首頁 -> 科學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學者之聲|明雷副教授在《湖南日報》(理論周刊·新論)發表文章

時間:2024-03-21

 

 近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貨币金融系明雷副教授在《湖南日報》的理論周刊·新論版面,發表題為“培育新質生産力,綠色金融大有可為”的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培育新質生産力,提升綠色生産力發展水平,須發揮綠色金融的作用。

綠色金融與新質生産力相輔相成。就最終指向而言,綠色金融的内涵與新質生産力的核心目标一緻。具體而言,綠色金融就是通過高質量金融供給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着力營造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從供給側看,高質量綠色金融供給可以促進傳統産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産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通過綠色金融政策賦能,可以加強綠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布局發展,培育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綠色生産力。無論是促進傳統産業綠色轉型升級,還是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其核心都是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并服務于碳達峰碳中和,這和新質生産力的要求一脈相承。綠色金融工具有效促進新質生産力的發展。人類近300年間三次工業革命的實踐表明,每一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都帶來了社會生産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躍升,進而改變着人類曆史的發展軌迹。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質生産力應運而生。從需求側來看,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發展,需要包括綠色金融在内的金融支持。構建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和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工具箱,有利于引導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有效豐富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從發展結果來看,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已經大有作為。以綠色貸款為例,截至2023年末我國綠色貸款餘額30.08萬億元,同比增長36.5%。從規模看,多年來居全球第一,并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6.4個百分點;大部分投放到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産業、清潔能源産業和節能環保産業,有力促進了綠色生産力發展。

持續鞏固綠色金融“五大支柱”。當前,鞏固綠色金融“五大支柱”(完善綠色金融标準體系、強化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産品和市場體系、積極拓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空間)還存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綠色項目識别難、口徑不一,存在人為幹預等情況;綠色金融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及時、不準确;激勵約束機制尚不健全;綠色金融産品和市場體系還不夠完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空間還有待提升。未來可以從多方面發力,讓綠色金融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持續注入動力。一,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标準體系。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鍊等技術,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标準體系,加大對“洗綠、漂綠”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和強度,完善綠色金融标準供給結構。二,強化金融機構監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必須進一步發揮監管的剛性約束與震懾作用,統一信息披露标準,助推綠色金融信息披露公開透明、客觀準确。三,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确保綠色金融業務有合理風險回報水平,應當遵循市場化規律,既要有約束,更要有激勵。四,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産品和市場體系。完善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工具,提升綠色債券流動性,允許在銀行間市場推出綠色債券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産品。五,堅持統籌開放與安全,積極拓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空間,積極推動國内綠色金融标準與國際接軌。

增強綠色金融政策取向一緻性。增強綠色金融政策取向一緻性,能夠促使各類金融政策形成合力,提高綠色金融政策效率,有效規避個體行為加總導緻的合成謬誤。未來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加快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在上海等地試點基礎上,加快全國層面轉型金融标準制定,調整更新現行綠色金融标準,讓轉型金融标準“無縫”對接綠色金融标準。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的貨币政策支持,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豐富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箱,适當延長綠色金融階段性工具期限。由此增強綠色金融政策取向一緻性,為相關主體提升新質生産力提供穩定的預期。另一方面,加快推動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協同發展,提升新質生産力。推進綠色金融與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推進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養老金融融合發展,助力開辟更多綠色生産力應用場景。

明雷,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獲得2003网站太阳集团理學學士(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和金融學博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2019年獲得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21年入選湖南省高層次人才湖湘青年英才計劃,2023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後學術成果獎。研究方向為銀行監管與風險管理。研究成果先後以第一作者發表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管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以及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等國内外代表性學術刊物上,部分研究成果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主持國家自科基金項目和中國博士後站中特别資助項目等多項課題,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自科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重大重點項目4項;作為副主編編寫金融學專業思政教材1部,獨著專著入選第十一批《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


 

圖為明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