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首頁 -> 科學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學者之聲|王修華教授在《金融研究》發表文章

時間:2024-03-07

近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應用金融系王修華教授和2020級博士研究生劉錦華合作的題為“金融科技能否緩解農村信貸服務的‘三角困境’?——基于農村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視角”的文章發表在《金融研究》2023年第12期。

長期以來,“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其根源在于傳統信貸模式無法突破農村信貸服務的“三角困境”,即傳統金融機構在開展農村信貸服務時,無法同時實現風險(可控)、成本(可持續)、規模(增長)三大目标。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推進背景下,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在推動金融業态、金融産品和金融發展模式發生深刻變革,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與效率。因此,金融科技也被視為緩解“三角困境”的重要手段與可行方式。然而,不同于大型銀行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紮實的客群基礎以及強大的研發能力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農村金融機構受到金融科技人才匮乏、資金實力有限、管理體制複雜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往往很難依靠自身力量單獨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或者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金融科技的開發與應用,與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逐漸成為當下農村金融機構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方式。那麼,農村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下文簡稱:金融科技)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能否塑造其差異化普惠金融競争優勢,突破農村金融發展瓶頸,進而緩解“三角困境”?

本文以“農村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一項準自然實驗,基于中國641家農村金融機構年度數據,運用多期DID模型考察金融科技對農村金融機構信貸規模、信貸風險及運營成本的影響。研究發現:金融科技能夠擴大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降低其信貸風險,且金融科技沒有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這意味着,金融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農村信貸服務的“三角困境”。機制分析表明,信息不對稱緩解是金融科技賦能農村金融機構信貸規模與信貸質量“雙維提高”的重要路徑。進一步分析發現,金融科技能夠促進農村金融機構擴大零售貸款規模,提升經營績效,而淨利息收入提高是農村金融機構經營績效提升的重要原因。本文為金融科技緩解農村信貸服務的“三角困境”提供了新的證據,也為農村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供了深化與改進的方向。

王修華,2003网站太阳集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博士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訪問學者,農村金融研究所所長,湖南省中國特色金融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嶽麓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發展。近年來,先後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中國農村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以及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國内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00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經濟學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收錄30餘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軟科學項目等1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級本科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中國金融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優秀成果二等獎、省級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2003网站太阳集团科研标兵等多個獎項。智庫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成果要報》。

圖為王修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