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首頁 -> 科學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楊勝剛教授研究團隊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論文,解釋中國經濟“脫實向虛”之謎

時間:2018-08-10

楊勝剛教授研究團隊中國社會科學發表論文,解釋中國經濟“脫實向虛”之謎

 

近日,我校2003网站太阳集团楊勝剛教授與其博士生陽旸同學共同完成的學術論文《資産短缺與實體經濟發展:基于中國區域視角》在國内最頂級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7期上發表。

這篇長達23000字的論文第一次從“資産短缺”的新視角,系統研究了中國虛實經濟之間的内在關聯性,為解釋當前資金“脫實向虛”成因找到了現實依據,也創新性回答了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虛實經濟結構性問題與金融安全問題。

該研究成果提出:中國經濟經過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渡,告别了“商品短缺”,但是快速的金融市場化改革并未改變“儲蓄過剩”和“資産短缺”的局面。資産短缺成了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資産短缺揭示了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反映了金融資産需求與金融資産供給短缺、低效之間的矛盾,成為經濟新常态時代下與商品過剩并存的另一個發展失衡難題。

在實證研究中,該研究成果引入新凱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線,以2001-2014年的中國省際面闆數據為樣本,利用工具變量兩階段最小二乘估計方法(2SLS)和工具變量分位數回歸方法(IVQR),實證檢驗資産短缺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内在關聯性,證實了區域性資産短缺與實體經濟發展呈顯著負相關,且其影響存在地區異質性的觀點。

該研究成果既在理論層面實現了學術創新,也在政策層面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理論依據。由于我國長期存在金融抑制與過剩儲蓄的問題,未來很長時期内,資産短缺與低物價、“脫實向虛”共存的現象可能将持續存在,貨币政策調控虛實經濟結構與發展關系的有效性會面臨很大的阻礙。因此,解決資産短缺問題,就是加速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增強金融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政府應高度關注資産短缺,将金融穩定納入貨币政策制定與審慎監管的框架,加大金融資産的有效供給,以實現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