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

李連友

時間:2017-09-06

李連友,男,1965年生,湖南安鄉人。畢業于北京大學社會學專業,法學博士學位。現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先後主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政府作用研究》、《社會保險基金運行機制研究》等國家、部(省)級科研課題;出版《社會保險基金運行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政府作用研究》等專著、教材多部;在《中國軟科學》、《經濟學動态》、《金融研究》、《統計研究》、《社會學研究》、《管理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獲部省級獎勵多項。

一、主持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基于系統視角的我國金融監管制度研究——兼論我國金融監管協同機制的構建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政府作用研究

3.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産權視角下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變遷與重建

4.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中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研究

5.省社科基金項目:我國養老保險體制轉軌過程中政府責任空間的界定及政府作用方式研究

6.省社科聯項目:企業年金與企業制度研究

7.省教育廳項目:社保基金運作與保值增值

8.省财政廳項目:社會保障領域的欺詐問題研究

9.省财政廳項目: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與監管問題研究

10.長沙市工傷保險管理局項目:長沙小型服務企業和季節性用工參保研究

11.長沙市工傷保險管理局項目:長沙市工傷人員生存質量狀況調查研究

二、學術著作

1.《社會保險基金運行論》,獨著,西南财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政府作用研究》,獨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社會保障基金監管》,主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4.《企業年金基金運行論》,獨著,2003网站太阳集团出版社2006年版。

三、學術論文

1.《離退休職工再就業淺探》,載《社會學研究》1993年第5期;

2.《試論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載《财經理論與實踐》1993年第4期;

3.《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模式的選擇》,載《财經理論與實踐》1994年第5期;

4.《社會保險不能商業化》,載《中國社會保險》1994年第2期;

5.《提前退休行為的影響與扼制》,載《湖南商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6.《工業化國家養老保險的改革政策及啟示》,載《中國保險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7.《論利益分化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變遷的影響》,載《财經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1期;

8.《養老保險費率的厘定及其風險分析》,載《金融研究》2000年第3期;

9.《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載《湖南财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4期;

10.《略論養老保險給付的調整》,載《湖南商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11.《論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關系》,載《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3期;

12.《幾種主要消費函數理論的比較分析》,載《經濟評論》2000年第4期;

13.《當代養老保險模式的委托代理機制分析》,載《财經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3期;

14.《企業制度與企業年金的關系——以美國、日本為例》,載《财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收錄;

15.《我國企業年金發展遲滞的原因分析》,載《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16.《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是關鍵》,載《學習導報》2004年第2期;

17.《我國企業年金運行機制的構建》,載《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18.《西方規制理論在我國年金基金監管中的運用》,載《求索》2004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收錄;

19.《集中監管還是分散監管——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組織結構分析》,載《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20.《我國養老保險體制轉軌過程中政府作用研究》,載《财經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6期;

21.《養老金計劃的制度安排與政府作用分析》,載《湖湘論壇》2004第 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收錄;

22.《我國企業年金運行軌迹的偏移與矯正——一個企業視角的分析》,載《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23.《青少年研究的範式拓展和方法突破——評<走入“街角青年”——來自一個城市邊緣群體的表達>》,載《文史博覽》2005年第8期;

24.《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載《求索》2006年第9期;

25.《1997~2003年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省際差異分析》,載《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26.《鄉鎮統計改革勢在必行》,載《統計研究》2007年第12期;

27.《社會保障基金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博弈分析》,載《統計與決策》2008年第23期;

28.《我國金融監管協同機制分析——基于協同學的角度》,載《财經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2期;

29.《企業年金政府監管制度安排及策略分析》,載《系統工程》2008年第4期;

30.《中國醫療費用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載《統計與決策》2008年第13期;

31.《人民币對美元彙率波動的實證檢驗》,載《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5期;

32.《社會保障基金風險準備金制度激勵效應分析——基于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人視角的研究》,載《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10期;

33.《基于協同學的金融監管協同度研究》,載《财貿經濟》2009年第3期;

34.《試論我國保險公司整合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載《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2期;

35.《我國社會醫療保險欺詐問題研究綜述》,載《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36.《基于成本—收益理論的社會醫療保險欺詐問題研究》,載《财經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1期;

37.《中外金融監管協同機制比較研究》,.載《求索》2010年第3期;

38.《搞好制度設計,實現養老保險關系的順利轉移》,載《湖湘論壇》2010年第2期;

39.《社會醫療保險欺詐行為實證研究——基于成本—收益的視角》,載《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1期;

4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欺詐風險度量實證研究》,載《中國軟科學》2011年第9期;

41.《鄉村混混何以當道?——讀黃海<灰地——紅鎮“混混”研究>之感》,載《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42.《失業保險被保險人欺詐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實證分析》,載《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三卷)》2011年第8期;

43.《美國醫療保險反欺詐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載《中央财經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44.《新農合參保者對欺詐成因的認知差異研究》,載《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45.《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的産權與效率關系》,載《求索》2012年第8期;

46.《“他者”的自我呈現——評<他鄉的“他者”:一項關于農民工閑暇生活的文化人類學研究>》,載《文史博覽(理論)》2012年第9期;

47.《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最優産權界定問題研究》,載《财經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2期;

48.《中國城市環境全要素生産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載《管理學報》2013年第11期;

49.《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保群體特征研究》,載《統計研究》2014第5期;

50.《基于PSD-LDA模型的新農合欺詐風險測度實證研究》,載《财經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5期;

51.《負值數據約束下産險公司全要素生産率變動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Meta-RDM模型的實證研究》,載《上海經濟研究》2014年第9期;

52.《信息不對稱與非逆向選擇》,載《經濟學動态》2014年第5期;

53.《城鎮移民生活福利水平研究》,載《中國人口科學》2014年第6期;

54.《工資增長和個體異質性對養老保險再分配效應的影響——兼論“斷保者”受損了嗎?》,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年第5期;

55.《農村社會保障對農村居民消費影響的門檻效應與區域異質性——基于面闆平滑轉換模型的分析》,載《軟科學》2015年第6期。

四、所獲獎勵

1.湖南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利益分化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變遷的影響

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才。

五、聯系方式

辦公地點:  2003网站太阳集团 紅樓305

聯系地址: 湖南省 長沙市 嶽麓區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北校區 2003网站太阳集团  410006

E-mail:   pkuyoully@263.net.com